鏈條與滑輪在檢修時,鏈片不得有裂紋和變形,需轉動靈活。每20節鏈節伸長不超過規定值(8mm)。鏈條銷子的磨損不得超過原直徑5%,不得有嚴重彎曲、疲勞裂紋和銹蝕。如超過允許情況時,應更換。若滑輪表面出現不均勻磨損,兩滑輪外徑差大于0.2mm,滑輪表面出現臺階或壓痕,影響鏈條正常運行時。應予以更換。
主、側滾輪在檢修時,檢查主、側滾輪磨損痕跡應均勻。其磨損限度沿直徑方向,主滾輪為1.Omm,側滾輪為0.5mm。否則應更換。內、外門架在檢修時,內、外門架要求平直,在全長內不直線度不得超過1mm,使用限度3mm。否則,應修復。用磁力探傷、敲擊法檢查有無裂紋。如有,應修復。檢查變形或扭曲。當彎曲變形在全長范圍內超過1.5mm,橫向寬度差超過1.5mm,內門架頂板彎曲變形超過2.Omm時,應矯正。當整體變形嚴重、導軌里口尺寸超過磨損限度時,應報廢。內、外門架內側面導軌每邊磨損起臺階達2mm時,應更換導軌或修整后使用。
工作裝置裝配在檢查與調整時,首先對內、外門架前后間隙進行檢查與調整。選配使用間隙為1mm以下的滾輪進行組裝。組裝時,在得到適合間隙后,操縱升降手柄,使內門架上、下運行,要運行平穩,滾輪轉動自由、均勻;二是內、外門架左右間隙的檢查與調整。按照所要求的尺寸,用增減墊片的方法調整側向滾輪的安裝位置,以保證滾輪與內、外門架槽鋼內外壁的間隙值得到滿足(內門架最高位置時為0.1-1.Omm,內門架最低位置時為0.1-1.5mm);三是叉架左右間隙的調整,與內、外門架左右間隙調整相同,只是間隙值在各處均為0.1-1.Omm。全部調好后,起升叉架、內門架,看動作是否平穩。從最大高度下降,要求內門架連同空叉自由落下。
否則,應重新調整;四是起重鏈條的調整。起重鏈條太長,起升高度達不到要求;太短會造成叉架跑出內門架槽鋼的嚴重事故;兩鏈條一松一緊,造成一鏈條過載和偏載,引起叉架和內門架運動不平穩,不靈活。因此,必須對兩鏈條進行調整。其方法是:將叉車停在平坦的場地上,門架成垂直狀態,把貨叉降至地面,起升油缸活塞(柱塞)降至下止點。裝上鏈條,兩鏈條一端與叉架相連,并鎖定。使鏈條繞過滑輪,其另一端與起升油缸體凸緣或外門架橫梁相連,并用鉸鏈螺栓調整鏈條長度。用手指在距地面1000mm處,以49N的為準按鏈條,鏈條移動距離為20mm以下,以同樣方法,調整另一根鏈條。兩鏈條調好后,起升貨叉再檢查兩鏈條的松緊程度、長短應一致。
主、側滾輪在檢修時,檢查主、側滾輪磨損痕跡應均勻。其磨損限度沿直徑方向,主滾輪為1.Omm,側滾輪為0.5mm。否則應更換。內、外門架在檢修時,內、外門架要求平直,在全長內不直線度不得超過1mm,使用限度3mm。否則,應修復。用磁力探傷、敲擊法檢查有無裂紋。如有,應修復。檢查變形或扭曲。當彎曲變形在全長范圍內超過1.5mm,橫向寬度差超過1.5mm,內門架頂板彎曲變形超過2.Omm時,應矯正。當整體變形嚴重、導軌里口尺寸超過磨損限度時,應報廢。內、外門架內側面導軌每邊磨損起臺階達2mm時,應更換導軌或修整后使用。
工作裝置裝配在檢查與調整時,首先對內、外門架前后間隙進行檢查與調整。選配使用間隙為1mm以下的滾輪進行組裝。組裝時,在得到適合間隙后,操縱升降手柄,使內門架上、下運行,要運行平穩,滾輪轉動自由、均勻;二是內、外門架左右間隙的檢查與調整。按照所要求的尺寸,用增減墊片的方法調整側向滾輪的安裝位置,以保證滾輪與內、外門架槽鋼內外壁的間隙值得到滿足(內門架最高位置時為0.1-1.Omm,內門架最低位置時為0.1-1.5mm);三是叉架左右間隙的調整,與內、外門架左右間隙調整相同,只是間隙值在各處均為0.1-1.Omm。全部調好后,起升叉架、內門架,看動作是否平穩。從最大高度下降,要求內門架連同空叉自由落下。
否則,應重新調整;四是起重鏈條的調整。起重鏈條太長,起升高度達不到要求;太短會造成叉架跑出內門架槽鋼的嚴重事故;兩鏈條一松一緊,造成一鏈條過載和偏載,引起叉架和內門架運動不平穩,不靈活。因此,必須對兩鏈條進行調整。其方法是:將叉車停在平坦的場地上,門架成垂直狀態,把貨叉降至地面,起升油缸活塞(柱塞)降至下止點。裝上鏈條,兩鏈條一端與叉架相連,并鎖定。使鏈條繞過滑輪,其另一端與起升油缸體凸緣或外門架橫梁相連,并用鉸鏈螺栓調整鏈條長度。用手指在距地面1000mm處,以49N的為準按鏈條,鏈條移動距離為20mm以下,以同樣方法,調整另一根鏈條。兩鏈條調好后,起升貨叉再檢查兩鏈條的松緊程度、長短應一致。